国内配资平台排名 要想孩子有出息,别把劲儿全部使在孩子身上
发布日期:2024-08-15 02:07    点击次数:208

国内配资平台排名 要想孩子有出息,别把劲儿全部使在孩子身上

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变动一般是每周四公布,但本周四恰逢美国感恩节假期,因此提前公布。本周后两个交易日预计行情波动会受到较大限制,投资者需要注意提前调整仓位。

图片

有一位全职宝妈,照顾孩子尽心尽力,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做早餐,尽心尽力辅导孩子每一项作业,陪读,陪练舞蹈,抱着睡觉,谈心,周末还带孩子出去玩……

最让她糟心的就是晚上辅导作业,经常磨蹭到深夜12点,妈妈什么都不做,满身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。

但是到头来,孩子成绩不理想,性格刚硬叛逆,最后甚至和爷爷吵架离家出走。

妈妈半夜崩溃流泪,我付出全部了,为什么他还是这样?

这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?

主持人杨澜说:“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,如果你自己充实快乐、有责任感、有情绪管理能力,孩子会模仿你的。”

深以为然。

最好的教育是父母和孩子各自发力,而不是父母逼着孩子发力。

将所有重心放在孩子身上,会适得其反

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有个著名理论:“做妈妈足够好就行了。”

这个观点被我国心理学家曾奇峰翻译为“ 60分妈妈”。

60分妈妈不像100分妈妈那样时时刻刻围在孩子身边,回应孩子需求,而是让孩子做自己,只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才会及时出现。

经常有父母不理解,为什么我一心扑在孩子身上,孩子反而不领情,动不动就叛逆,离家出走。

其实当劲都用在孩子身上时,会造成过度管教。孩子感觉透不过气,被逼急了,不知道如何消解负面情绪,往往会把情绪反噬到父母身上。

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做过一个实验:

他抱着一只鸡来到武汉大学讲堂,然后摁着鸡脑袋让它去吃地上的米。鸡一直在抗争,死活不吃。

可当陶行知把手松开以后,那只鸡自觉地就去吃米了。

教育就像喂鸡一样,你越是狠命要求,玩命催促,孩子越是反抗,强行把知识塞给孩子,他们是不情愿接受的。

有一位妈妈,竭尽所能为女儿付出,她怕孩子营养不良,每天翻看营养食谱,对每一种食材严格把关。

听说3岁舞蹈启蒙,刷信用卡给女儿报最贵的私教班,听说5岁是学钢琴最佳入门期,便托关系找名师上门指导。

每天抱着一堆育儿书划重点,怎么和孩子沟通,怎么引导孩子睡觉,全照书上来。

结果生活过度死板僵硬,女儿觉得每天被妈妈整得紧张兮兮的,得不到一点自由空间,就想离开妈妈的视线,躲得远远的。

每天不愿意和父母说话,但凡爸妈多问几句,摔门就走,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出来。

妈妈掏心掏肺地付出,结果却换来女儿叛逆不听话,好像前世的仇人。

妈妈越使劲,试图把孩子的一切事情安排得妥妥当当,生怕有什么岔子,但这样很容易引起孩子内心的压抑,迫使孩子恶狠狠反击自己,最后母子成仇,两败俱伤。

在《你好,小孩》这本书中说道:“父母坐副驾驶,把驾驶座的位置还给孩子。”

如果父母站在驾驶座的位置,那孩子的人生乐趣在哪里?

父母应该回到副驾驶,同时管好自己的嘴巴,因为如果你一路不断指挥,不但帮不到孩子,还容易让孩子分神。

孩子自己有力量,过多压力影响孩子一生

樊登老师说:“当把孩子控制过紧时,我们不自觉地沦为解决问题的标准机器,夺走了本属于孩子们自己的,变得坚强自信、勇敢成长的机会。”

邻居家有个孩子小陆,他活泼开朗,讨人喜欢。他个头小,喜欢游泳,刚开始只是小打小闹,跟着院子里的一群孩子随便游。

但是后来大家都发现这个孩子游泳速度特别快,甚至超过了比他年纪大的孩子,邻居们闲聊时都在说,这孩子长大没准能当世界冠军。

这话小陆妈妈当真了,她暗暗下决心,一定要让孩子出人头地。

于是妈妈把小陆送到专业游泳队学习,接着取消了他所有的课外活动,除了上课、吃饭睡觉外,小陆全部时间都用于训练。

在妈妈严格要求下,小陆确实进步很快,这让妈妈更确定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,她辞掉工作全心全意鸡娃。

每天早早叫醒孩子晨练,并且花大价钱去知名游泳俱乐部。

高强度的训练让小陆苦不堪言,心理压力越来越大,最后只要一走到泳池旁,就紧张得出汗无法动弹。

最后孩子被诊断为有焦虑症状,这也导致孩子再也无法自如地游泳。

教育最大的不幸,就是打着“一切为孩子好”的旗号,对孩子下猛药,最后压垮了孩子,同时自己也伤心。

现实生活中,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让众多父母慌了神,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在孩子身上。最后用力过猛,产生悲剧。

小美从小到大都是学习特别好的孩子,每次考试名列前茅,哪怕是在竞争激烈的高中,她的成绩仍然很好,父母老师都对她寄予厚望。

在多重压力下小美高考成绩不理想,但是上一个不错的一本还是绰绰有余。

他父母坚持认为小美可以上更好的学校,所以在没有听孩子的意见之前,直接给她报名复读。

在复读的一年中,小美的妈妈辞掉工作,在学校旁边租了一间房子陪读。

在妈妈的高压下,小美的心理压力更大,每次模拟考试都考砸,最后小美只留下一句“别救我,我太累了”的遗言离开。

教育孩子不容易,是个“技术活”,很多父母崇尚把活做精做细,以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出类拔萃,这样的父母才算是一个称职的父母。

但是 太精细会出现一连串副作用,与其这样,不如把眼光收回来,放在自己身上,把力气用在自己身上。

最好的教育,是各自用力

过度使劲的妈妈,就算付出100分的爱,也未必能养出100分的孩子。

真正觉醒的家庭,是父母不停止和放弃成长,孩子也跟着一起优秀。

1、父母学会把劲头使在自己身上

中国台湾《商业周刊》创始人金惟纯先生曾谈过他关于育儿的感悟。

他说:“教育孩子,你自己先活好,如果你自己活好了,孩子想要和你在一起,想要成为你的样子。”

你不用说打骂了,连教都不用,他在旁边看,就跟着你学,这才是教育最好的状态。

父母做人的行为和态度,孩子全看在眼里,形成自己的认知和思维。

所以与其过分关注孩子不如把心思多花在自己身上。不断提升自己,让自己影响孩子更多。

2、适当放手让孩子尝试“自然结果”

父母习惯对孩子用力,很大程度是怕孩子犯错误,但是,孩子只有犯过错误才会成长。

适当放手,大胆让孩子试错,只有承担过才会长大。

他赖床,不用一直喊,定好闹钟起不来让他承担迟到的后果。

他写作业拖拉,提醒几次后,那就先不管,让他自己意识到拖拉会丧失很多娱乐活动的机会。

3、降低对孩子的期待

对任何人期待太高,都是一场灾难,教育孩子也是一样。期待过高就会用力过大,用力过大就会适得其反。所以通透的父母都懂得降低期待,不问结果。

我们需要做的是倾听孩子内心,把生活还给孩子,无论孩子上名校还是普通学校,我们都应该无条件接受孩子,爱他、支持他。

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:“最好的教育,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。”

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永不放弃自我成长,执着栽培自己。

父母可以为自己选择几本好书,让自己再认真学习一门技能,每天为自己设立明确目标,慢慢地你可能会发现:

孩子在你努力的过程中,也在督促自己进步,远比使劲纠正孩子强得多。

父母认真努力的样子,会成为孩子心中难忘的一幕,这些将成为他一生的底色。

愿父母都能坐回副驾驶的位置国内配资平台排名,把驾驶座的位置还给孩子,让孩子找到自己人生的乐趣。